當你埋頭于智能手機,偶爾抬頭,不經意間,一幅科普漫畫映入眼簾,于是會心一笑;
當你注意到拉手環上的一個問題,也許就有了求知的沖動,或沉思片刻,或自然地翻看拉手環的另一面;
當你專注于正在播放的科普短片,回味著其中精彩的內容,可別因忘記下車而耽誤行程。
乘車,行色匆匆間的短暫停留。科普,猶如一段小插曲,時間不再枯燥;或似一杯咖啡,讓人睡意頓消。就這樣,與科普相伴,成就了一段美好的行程。科普,精彩在路上。
科普,需要入眼、入耳,更需要入腦。
著l名科幻作家劉慈欣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,引用了這樣一個段子:一個島上的住民都光著腳,消極的賣鞋人沮喪了,積極的賣鞋人卻看到了一個巨大的市場。接著劉慈欣話鋒一轉:“中國的科學傳播市場就是這樣,潛力巨大,大多數公眾都還光著腳丫,只要將好的科普作品擺在他們面前,他們會愿意穿上科學的鞋子。”如果把“科普號”地鐵專列比作一件科普作品,那么,她正在向“好”的目標進發。公眾會否因此而“穿上科學的鞋子”,時間會告訴我們。
1.科普教育的目的是傳播科學知識,宣傳科技進步、提高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,促進科技繁榮和經濟發展,達到強國富民。但在它的具體表現形式和所包括的知識方面并無定規。我們認為,我國的科技館展教工作既應積極地吸收國外展教工作的先進經驗,又不能死搬硬套,要走出我國自己在展教方面的路來。
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,又是一個走社會l主義道路的國家。我國還不很富強,科學文化教育還很落后,因此,我們的教育雖然是科普教育,但應包括基礎科學知識教育,高科技發展領域的知識教育和國情、國土、祖國歷史等方面知識的愛國主義l教育。
2.在形式上采取聯合搞科普展覽(館與館聯合,館與地方有關單位聯合)和自力更生舉辦常設科普展覽相結合的辦法,以克服當前由于資金不足造成的有場地無展項的困境。
3.積極爭取從正式渠道得到可能的展教所需資金的穩定投入,以保證科普展覽活動的正常發展,盡快發揮展教的社會教育功能。
近年來,許多科技館力求改變“學科分類式”的展廳劃分辦法,嘗試“主題展開式”的展覽,“主題展覽/展廳”甚至成為了各地科技館的時髦用語。但是在我們所看到的絕大 多數“主題展覽/展廳”中卻找不到真正的主題思想。
根據上述定義,主題顯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,而且是作品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,因此可以稱之為“主題思想”。從創作者角度來說,主題就是他通過作品想表達并讓受眾理解、領悟的某種特定的思想、觀念、概念或情感,甚至可以用一兩句話加以概括。科普展覽同樣也是一種作品,它的主題應是某種科學的思想、觀念或概念。